本標準對原輕工業(yè)部標準SG 390-84《硬質(zhì)泡沫塑料永蒸氣透過量試驗方法》進行了修訂。
本標準非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SO 1663:1981 《泡沫塑料-硬質(zhì)材料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》。
本標準與ISO 1663:1981 的主要技術差異:
1在ISO 1663:1981的基礎上增加一種透濕杯。
2取消ISO 1663:1981規(guī)定透濕杯中的支承物。
3試驗結束時間不采用ISO 1663:1981中的繪曲線法,而采用誤差法。
4本方法適用于水蒸氣透過量的范圍在ISO 1663:1981 的基礎.上增加一下限。適用范圍為2001ug/ (m?s)~3000μg (m-:s).
附錄A為標準的附錄。
1范圍
本標準規(guī)定了硬質(zhì)泡沫塑料的水蒸氣透過量、透過率及透過系數(shù)的測定方法。
本標準適用于硬質(zhì)泡沫塑料。試樣可以是材料的主體部分,也可帶有自然皮層或粘著某種不同材質(zhì)表層。本方法適用于水蒸氣透過量在200μg/(m2●s)~ 3000ug/(m2●s)范圍內(nèi)的材料。
2引用標準
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,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。本標準出版時,所示版本均為有效。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,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。
GB 2918- -82塑料 試樣狀態(tài)調(diào)節(jié)和試驗的標準環(huán)境
GB/T 6342- 1996泡沫塑料與橡膠線性尺 寸的測定
3定義
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。
3.1水蒸氣透過量
在規(guī)定的溫度、濕度和試樣厚度的條件下,單位時間、單位面積內(nèi)通過試樣的水蒸氣量,以微克每平方米每秒(ug/(m2.s)) 表示。
注:所測得試樣的水蒸氣透過量的值是該試樣厚度特有的。
3.2 水蒸氣透過率.
試樣水蒸氣透過量與試驗時試樣兩側(cè)的蒸汽壓力差之比值,以納克每平方米每秒每帕斯卡(ng/(m2-s+Pa)) 表示。
注:所測得試樣的水蒸氣透過率的值是該試樣厚度特有的。
3.3水蒸氣透過系數(shù)
單位厚度試樣的水蒸氣透過率,以納克每米每秒每帕斯卡(ng/(msPa)) 表示。
注:對于均質(zhì)材料,所測得試樣的水蒸氣透過系數(shù)的值是該物質(zhì)的一項特性。
4原理
將試樣密封于含干燥劑的試驗杯上端,然后將該杯放入規(guī)定溫度和濕度的環(huán)境中,定期稱量該杯的質(zhì)量變化,以測定試樣的水蒸氣透過性能。
5測試儀器:
WVTR-RC6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(稱重法)
6測試步驟:
1、按GB6342的規(guī)定,測量試樣每個象限內(nèi)的平均厚度,再取各象限厚度的平均值為試樣厚度,精確到0.1mm。
2、透濕杯中加入不少于25g吸濕劑。
3、將試樣放入透濕杯,使試樣底部與吸濕劑間距在10mm-20mm之間(使用特型杯則在透濕杯上圈內(nèi)底部要放置試樣的地方涂一薄層液態(tài)蠟,當蠟還軟時,將試樣放入透濕杯的正中)。試樣頂面中央放限位器,沿限位器外周注入密封蠟,使試樣與透濕杯之間完全密封無氣泡。固化后,小心移去限位器,試樣頂面露出輪廓鮮明的暴露面積。
4、依次稱量裝有吸濕劑和試樣的透濕杯,精確到0.1g。將透濕杯放入恒溫恒濕設備(5.8)中
5、24h后,將透濕杯從恒溫恒濕設備中迅速取出,放入室溫下干燥器內(nèi),停放(30±1)min。然后依次稱量,精確到0.1mg。稱量后搖動透濕杯,使吸濕劑充分混和,然后再把透濕杯放回原恒溫恒濕設備中。若試驗和稱量在同一環(huán)境中進行,可不必將透濕杯置于周轉(zhuǎn)用干燥器中干燥。
6、每24h重復第五步,直到連續(xù)二個24h周期稱量變化相對誤差在2%內(nèi)時結束試驗。
WVTR-RC6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全自動化測試,配置進口高分辨率稱重傳感器,測試系統(tǒng)靈敏性高,6腔獨立測試,6個透濕杯均可進行獨立試驗,試驗過程互不干擾,試驗結果獨立顯示,支持便捷的歷史數(shù)據(jù)查詢、比對、分析和打印等多種功能。
7試樣
7.1形狀和尺寸
試樣呈圓柱形,其直徑與所用透濕杯相吻合,試樣厚度為25mm.當產(chǎn)品厚度小于25mm
時,采用原厚度進行試驗;產(chǎn)品厚度小于10mm時,試驗時可用特形杯,試樣的試驗面積
不小于32.0cm2.
7.2 數(shù)量及取樣
試樣不得少于5個。
樣品為各向異性時,試樣平行面應與實際使用時水蒸氣通過制品的方向垂直。
樣品表面帶有自然皮層或兩側(cè)粘著不同材料皮層時,應與實際使用時水蒸氣流向同向
進行試驗,若實際使用時汽流方向不詳時,應制備雙向的雙組試樣進行試驗,以得到每方
向汽流的結果。
7.3狀態(tài)調(diào)節(jié)
試樣試驗前應按GB 2918規(guī)定的溫度(23士2) C,相對濕度45% ~55%環(huán)境中處理
至少16h.
8試驗條件
選擇下列三種試驗環(huán)境之一進行試驗。
a) (38士1) C, 0% ~88.5%土2%相對濕度梯度,試樣兩表面間水蒸氣壓力差為:
0 P=5.51kPa;
b) (23士1) C, 0% ~85%士2%相對濕度梯度,試樣兩表面間水蒸氣壓力差為:
0 P=2.39kPa; .
c) (23土1) C, 0%~50%士5%相對濕度梯度,試樣兩表面間水蒸氣壓力差為:
0 P=1.40kPa. .
在不同試驗條件下,所測得結果不相同。應按產(chǎn)品標準規(guī)定或選擇最接近實際使用情
況的試驗條件.
9試驗步驟
9.1按GB6342 的規(guī)定,測最試樣每個象限內(nèi)的平均厚度,再取各象限厚度的平均值為試
樣厚度,精確到0.1mm。
9.2透濕杯中加入不少 于25g吸濕劑。
9.3將試樣放入透濕杯, 使試樣底部與吸濕劑間距在10mm~20mm之間(若使用特型杯,則在透濕杯上圈內(nèi)底部要放置試樣的地方涂一薄層液態(tài)蠟, 當蠟還軟時,將試樣放入透濕杯的正中)。試樣頂面中央放限位器,沿限位器外周注入密封蠟,使試樣與透濕杯之間完全密封無氣泡。固化后,小心移去限位器,試樣頂面露出輪廓鮮明的暴露面積。
9.4依次稱 量裝有吸濕劑和試樣的透濕杯,精確到0.1mg。將透濕杯放入恒溫恒濕設備(5.8)中。
9.524h 后,將透濕杯從恒溫恒濕設備中迅速取出,放入室溫下干燥器內(nèi),停放(30土1)min。然后依次稱量,精確到0.1mg。稱量后搖動透濕杯,使吸濕劑充分混和,然后再把透濕杯放回原恒溫恒濕設備中。若試驗和稱量在同--環(huán)境中進行,可不必將透濕杯置于周轉(zhuǎn)用干燥器中干燥。
9.6每24h重復9.5步驟,直到連續(xù)二個24h周期稱量變化相對誤差在士2%內(nèi)時結束試
驗。
11試驗報告
.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各項內(nèi)容:
a)本標準號;
b)試驗材料的說明,包括材料名稱、厚度及有無表皮層;
c)狀態(tài)調(diào)節(jié);
d)試驗溫度和相對濕度梯度;
e)水蒸氣透過性能:水蒸氣透過量、透過率、透過系數(shù)及水蒸氣相對試樣的流動方向
(若各向異性時則應說明結果是哪個方向) ;
f)單個值試驗結果;
g)試驗值的算術平均值:
h)任何可能影響結果的與本標準所規(guī)定的差異:
i)試驗日期:
j)試驗人員。
查看更多 >
?查看更多 >
?查看更多 >
?查看更多 >
?查看更多 >
?查看更多 >
?聯(lián)系我們